新闻动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真菌可能是有意识的,这意味着什么?

发布日期:2025-08-07 22:35    点击次数:175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真菌可能具备某种原始的意识。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安德鲁·亚达马茨基团队牵头的一项研究,让我们惊讶的发现有四种真菌,其电活动所呈现出的脉冲的模式与人类的语言结构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随后其发布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中,引起了科学家界的热烈讨论。

图片

不难发现,我们常常将“意识”这种高尚的品质下推到无所不在的自然中去,甚至把它的根源也找到了微生物的基因中去。这种把“意识”无所不在的泛化的结果,不仅使得我们对它的理解愈加模糊,而且更使得我们对它的真正的本质的探索失去了方向。

凭借对真菌的“语言”这一前所未有的研究的揭开,似乎也打破了我们对生物界的这种狭隘的界限了。基于对幽灵真菌、金针菇等的电脉冲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它们的电活动都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甚至某些较为简单的“幽灵”真菌的“词汇量”都可达50个单词,甚至能组合出一些复杂的“句子”;而其脉冲的持续时间最长达21个小时,远超了人类的神经信号的毫秒级的反应。

图片

但令人惊奇的却是,在完全没有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真菌体内就已经孕育了与神经细胞高度相似的电信号的传递方式。且不说其惊人的“大脑”般的信息处理能力,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其那一张由数十万的微小的“神经”组成的菌丝网络面对不同形状的木块的“刺激”时,就能通过对连接的微小的“神经元”之间的“信号”的调整而展现出其“决策”的能力——比如说,十字形的木块的四个边缘的木块的菌丝的连接的密度都比中间的木块的菌丝的连接的密度要大得多,仿佛也在为其所处的“前哨站”的特殊地位而做出对“指挥部”的“报告”似的。

图片

而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也正是支撑了这些令人惊奇的发现。而作为一类独特的真核生物的真菌,其具有了真正的细胞核和较为复杂的细胞器,其那一根根的菌丝体也可延伸数米甚至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长,形成了起重要的信息网络的作用。

依托于对东北大学的最新研究的揭露,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类高级的有机网络的菌丝网络不仅能根据自身的生理特性,不断的对环境的形状、变化,作出相应的生长的方向的调整,使其得以在复杂的生长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且这种“空间的认知”能力也与我们人类的识别物体的机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暗合。但即使缺乏了我们常见的“大脑”和“眼睛”的真菌却能通过其那神奇的菌丝的电信号的传递,实现了对外界的感知和信息的处理,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另一条生化之路的开端。

图片

其“智能”也远不止于能对某一特定的有机体产生致病作用,或对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处的某一特定的物质产生利用作用的简单的“知”中。经历过温和的温度的“锻炼”的这些菌丝体,在遭遇更严重的热应激时都能快速地恢复生长,甚至在较长的时间内还能“记忆”起了先前的生长状态。其可持续的24小时的生化记忆的时长,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单细胞生物的最基本的应激反应了。

图片

但更值得引人深思的则是菌丝体的那份“经济性”——当营养的物质在其生长的空间中产生了明显的分布不均时,它们就能将自己的生长的主力“集中”地引到资源相对富集的处所,甚至能将其“优先”地引到最有利的那个“点”上去,其在此方面的路径规划的效率堪比人类的建筑师。其表现在真菌的“行为”中都隐隐透出了一种“问题的解决”的机理,尽管其所采用的机制与动物的脑部“解决问题”的机理完全不同。

这项研究的深入,让我们对生命的延长有了看法,也对对生命的本质的思考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启迪。与动植物的“生生不息、有我而不亡”的有机的自养生存策略相比,真菌的“生于他、死于他”的有机的异养的生存方式更为特殊、更具代表性。

图片

让我们对这群平时都把它们当作“无生命”的“坏蛋”的“微生物”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尤其是对我们对“智能”的定义又多了一些新的思考,对我们对“智能”的认知又多了一些新的补充,对我们对真菌的认识又多了一些新的升级;更让我们将“智能”这个概念从以往的狭隘的、单一的、以人为主的角度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更为多元的角度上来对“智能”这个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对此,你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去年我国广告业发展指数同比增长8.0%

下一篇:没有了